本篇文章125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您有沒有過這種抓狂時刻?行政部小張盯著電腦屏幕,手指在鼠標滾輪上瘋狂滑動——中秋節要訂300份員工禮物,既要把持成本又要表現公司文明,選來選去不是月餅太俗就是杯子太個別。這時間倘若刷到篇靠譜的禮物公司軟文,說不定就能解開這一個死結。今兒咱就掰開了揉碎了說,怎么把禮物公司的優勢寫得跟拆盲盒似的讓人欲罷不能。
見過最失敗的新聞標題是啥?"XX禮物公司優質服侍"這種老掉牙的套路,跟超市大喇叭喊"最后三天清倉"有啥差別?好標題得讓人望見利市癢想點。
三大必殺技:
客歲有家文創公司用"把公司logo印在星辰大海"做標題,給地理館定制隕石標本禮物盒,三個月簽下7家上市公司單子。您品,這比"專業定制"帶勁多了吧?
新手最容易犯的錯,就是把軟文寫成商品仿單。咱得學學奶茶店的套路——你看人家賣的不是奶茶,是"秋日的第一杯溫暖"。
四步成文法:
傳統采購 | 禮物公司方案 | |
---|---|---|
成本 | 看似便宜 | 批量定制反降15% |
時效 | 自己跑斷腿 | 全程托管費心 |
效果 | 收禮就忘卻 | 定制款成交際貨泉 |
記得那家做公司定制U盤的公司嗎?他們在軟文里植入黑科技——U盤插入自動播放公司宣揚片,終局三個月訂單翻三倍。這可比干巴巴說"品德好"管用多了。
別在文末傻乎乎寫"歡迎致電",當初聰明人都玩暗號營銷。有家公司讓顧客下單時報"嫦娥推舉",就能多送月球燈伴手禮,終局這一個暗號在行政圈傳瘋了。
三大癢點撓法:
據說過"禮物盲盒"玩法嗎?某公司把20款樣品裝盒,顧客付郵費就能試選,終局70%試用的公司都成了長期顧客。這招比啥優惠券都好使。
扒了23家競品數據發現:
最絕的是某母嬰禮物商的騷操作——在軟文里植入禮物體檢功能,輸入公司行業自動匹配方案,三個月吸粉5萬+。這年初,受眾就吃這種智能互動。
干了八年禮物采購,我發現個怪景象:越是急著賣貨的軟文死得越快,反卻是那些教人怎么選品、怎么砍價的內容,帶貨本事驚人。就像客歲爆火的"禮物成本解密"系列,表面揭內情,事實把自家供應鏈優勢秀了個遍。對了,近來圈里在傳新玩法——用AI天生個性化方案,輸入"科技公司+200元估算+90后員工",立馬出三套方案,這腦洞您以為咋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