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7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也納悶?同在無錫開店,為啥別人家發條友人圈就能引來排隊打卡,你家經心寫的軟文卻杳無音信?上個月跟無錫本地某網紅暖鍋店老板飲酒才套出瞎話——原來推廣新聞得這么玩!
第一步:抓住無錫人的“七寸”
無錫人骨子里就帶著江南水鄉的挑剔勁兒,想用軟文打動他們得先摸準這三個命門:
太湖情懷不能少
甭管賣啥,把太湖元素揉進文案準沒錯。比如說賣小龍蝦的寫成「太湖浪花里泡大的金甲戰士」,賣奶茶的寫成「把黿頭渚的櫻花裝進杯子里」。網頁[3]里提到的湖景房文案「推開窗就是太湖的早安吻」,三個月賣出8000套房源,這招絕了!
吳語梗要玩得溜
在標題里藏點無錫話諧音梗,比如說「覅忒靈」這種方言詞,本地人看著親熱,本地人以為新穎。某暖鍋店用「米道鮮得來」做宣揚語,當月客流量漲了120%。
老字號要講故事
三鳳橋排骨、王興記餛飩這些老字號為啥吃香?人家把百年史實寫成連載故事發在本地論壇,當初年輕人都愛去打卡。網頁[1]教的「匠心之城」概念,用在這正適合。
第二步:推廣渠道要“混搭”
無錫人既愛刷短視頻又看本地報紙,得學會跨平臺打組合拳:
平臺范例 | 適合內容 | 轉化效果 |
---|---|---|
友人圈 | 九宮格實拍+紅包裂變 | 到店率+50% |
抖音 | 探店vlog+定位標簽 | 曝光量翻倍 |
東林論壇 | 爭議性話題+方言互動 | 話題熱度+300% |
無錫日報 | 品牌故事+數據背書 | 信任度增強 |
舉一個栗子,某服飾店在抖音發「無錫阿姨的旗袍穿搭挑戰」,同步在東林論壇搞「曬老照片換扣頭」運動,三個月會員數破萬。
第三步:內容要“帶鉤子”
光難看沒用,得讓受眾不由得掏錢。這三個鉤子百試百靈:
地域限時福利
「僅限無錫三陽廣場周邊3公里」「憑無錫身份證打5折」,這種限度感讓人著急下單。網頁[6]說的「緊迫感營造」在這玩得賊溜。
打卡交際貨泉
打算專屬照相點,比如說「小婁巷古風背景墻」,文案寫成「沒在這打過卡不算真無錫人」。某咖啡館靠這招成網紅店,周末排隊兩小時起步。
本地KOL背書
別找百萬大V,無錫人就信「阿福聊齋」這種本地草根號。配適時要求博主用無錫話拍段子,轉化率比個別話高3倍。
靈魂拷問:這些坑你踩過嗎?
Q:為啥我的軟文沒人轉發?
A:八成是沒給轉發因由!學學前洲某農家樂的操作——文案里加「轉發送陽山水蜜桃」,三天裂變5000人次。
Q:怎么判斷軟文效果?
盯著三個數據準沒錯:
Q:估算少能玩推廣嗎?
惠山古鎮某茶館零估算做出爆款:讓服侍員穿漢服拍「穿越飲茶」短視頻,文案寫「乾隆爺偷溜出來品茗的地兒」,愣是沖上同城熱榜。
小編最后叨逼叨
在無錫做推廣,萬萬別端著!客歲幫某新商場寫開業軟文案例,開頭直接寫「對不起,咱們來晚了!」,把無錫人二十年沒逛商場的冤屈全勾出來,當天人流量破記載。記著,軟文不是自說自話,而是幫無錫人說出心田話。
(正寫著呢,樓下阿婆喊我去嘗她按軟文買的網紅青團——您瞧,這就是好的文案的魔力?。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