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00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哎,你說當初軟文寫作咋就跟相親似的?顯明掏心掏肺寫了兩千字,閱讀量還沒早餐攤煎餅的大媽抖音高。今兒咱就嘮點切實的,怎么把"當初的我"寫出讓受眾拍大腿喊"這不就是我嗎"的代入感,讓小白也能寫出刷屏文案!
客歲有個姑娘寫了篇《被裁員后,我在小紅書賣作月入3萬》,把失業焦慮和創業故事揉成面團,愣是把賬號從200粉干到5萬。望見沒?好自述得像麻辣燙,酸甜苦辣都得有,但最后那勺麻醬才算是靈魂!
反面課本也有:某程序員寫《十年碼農的血淚史》通篇"禿頂""996",批評區全在問植發廣告鏈接。厥后改成《清晨三點的鍵盤聲,是我閨女攢的鋼琴首付》,點贊直接破萬。慘可能賣,但得兌點愿望當解藥!
送你三個不要錢的配方:
① 牽掛鉤子:"月薪五千到五萬,我靠這一個恥辱技巧逆襲"
② 反常識鉤:"越冒死越窮?28歲北漂女的搞錢頓悟"
③ 場景鉤子:"被房東趕出門那晚,我發現了微信隱藏功能"
上個月有篇翻車案例:《辭掉公務員后腸子悔青》,本想搞反差,終局被網友罵凡爾賽。痛點要真實,人設別精分!
看這一個對比表秒懂:
日志體寫法 | 故事型寫法 |
---|---|
早上七點起床 | 鬧鐘響第三遍時顧客新聞震醒 |
努力增強自己 | 報的1980元網課看到第3分鐘睡著 |
結尾打雞血 | 文末埋個"掃碼領失敗閱歷"福利 |
舉一個神操作:有個寶媽寫《娃吐奶時我悟出的流量密》,把母嬰號經營套路藏在育兒日志里,轉化率比硬廣高60%。記著這一個公式:30%真實糗事+50%干貨+20%小神思!
三大避坑指南:
客歲爆文《從社恐到直播帶貨》,作者敢曬第一次直播手抖視頻,帶貨量反而暴漲。破綻才算是影象點!
2025年最新玩法:
見過最絕的:把考公失敗閱歷寫成《ChatGPT都答不出的行測題》,蹭了AI熱門還激發共鳴。
幫友人寫轉型文案栽過跟頭:吹"自前言月入十萬",終局被扒數據造假。血淚教訓:
你品,你細品——寫自述軟文就像燉紅燒肉,火大了糊鍋,糖少了沒色,掌握好火候才可能肥而不膩!
說到底,當初的我軟文不是比誰更完善,而是看誰更懂世間真實。少點濾鏡,多點炊火,把熬夜的黑眼圈、地鐵上的煎餅味、銀行卡余額的焦慮寫進字縫里,如許的文案才可能扎進受眾心窩。記著啊,大家愛的不是仙人,是趔趔趄趄還在往前爬的同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