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6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別人家籃球訓練營報名爆滿的友人圈,自家場館的促銷海報卻連個贊都撈不著?上個月有個開室內籃球館的老鐵跟我吐槽:"花3000塊在電梯里貼廣告,來咨詢的盡是問'能打羽毛球嗎'的阿姨。"今天咱們就嘮點切實的——籃球推廣新聞不是寫論文,得讓大媽看完都想送孫子來打球。
先看兩個要命的案例:
A館文案:"專業籃球培訓 國家二級教練執教 13800元/年"
B館文案:"隔壁王嬸的孫子在這練了半年,當初校隊教練追著要他當隊長"
你品,你細品,哪個讓你更想掏錢?某體育平臺統計,帶素人逆襲故事的招生文案轉化率比專業術語堆砌的高4倍不止。
來看一個正面例子:
"初中生小張媽媽突然收到班主任電話,以為兒子闖禍了——原來是校籃球隊來搶人!
(附小張訓練前后對比圖+媽媽談天記載截屏)
文案:'三個月前他仍是個小胖墩,當初能摸到籃筐了'"
這條友人圈當天帶來11個試課預約,法門就仨字:代入感。
目的群體 | 隱形焦慮 | 戳心話術 |
---|---|---|
小學生家長 | 怕影響學習 | "訓練后數學考了95分,教練說運球能練專注力" |
中學生 | 想耍帥撩妹 | "?;ㄖ鲃舆f水的秘密,藏在你的三分擲中率里" |
白領 | 亞健康危急 | "腰椎間盤突出的程序員,在這找到了第二春" |
重點來了:別總盯著籃球說事。有個場館把"增強彈跳力"改成"相親成功率增強50%的隱藏技巧",當月成人班爆滿。記著啊,家長買的不是籃球課,是孩子變優秀的可能性。
NBA總決賽期間,80%的籃球館都在發"庫里同款訓練課程",聰明的老板這么玩:
客歲CBA復賽那會兒,有個二線城商圈館發"楊鳴指導的戰術板,和咱們王教練抽屜里那份長得挺像",批評區霎時炸出三十多個要試課的家長。
萬萬別學某些機構天天刷"最后3個名額",當初看到這種文案就想取關。教你三招優雅催單:
有個場館更絕,在文案里寫:"報名就送定制球衣編號,退役后可傳承給新學生",終局家長為了搶88號差點打起來??窗?,儀式感比打折更能刺激開銷欲。
籃球館老板老陳上周跟我飲酒時說:"從前總以為酒味不畏深巷,當初懂了,得把酒香飄到抖音同城去。"他上個月拍了條"保潔阿姨偷學三步上籃"的短視頻,播放量破50萬,周末來了兩百多人打卡。要我說啊,球場上的汗水要流,手機里的故事也得會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