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3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哎,你在互聯網上買書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形?封面看著是村上春樹,翻開拓現是村頭王叔寫的盜窟書!今天咱們就來嘮嘮,怎么在電商平臺買到莊重好書,別再當冤大頭了!
Q:同樣一本書,價錢能差三倍?
舉一個真實例子:《百年孤獨》正版定價68元,某平臺19.9包郵的版本,第一章居然出現"馬孔多小鎮下起了方便面"這種神翻譯!厥后被扒出來是大學生用翻譯軟件搗鼓的盜版。
Q:怎么判斷店鋪靠不靠譜?
教你三招驗店大法:
1 看店鋪年紀:開3年以上的老店更穩
2 查公司資格:點開店鋪業務執照,注冊資金低于10萬的慎買
3 翻差評內容:重點看"印刷含混""錯誤字多"這一類評估
客歲有個友人在網紅直播間搶到9.9元的《三體》,終局收到的書比廁紙還薄,字跡含混得要用放大鏡看...
▌這張表存手機里,買書前對照看:
對比項 | 正版書 | 盜版書 |
---|---|---|
紙張厚度 | 70g以上帶紋理 | 50g以下潤滑如A4紙 |
學識產權頁新聞 | 明確標注版次和印次 | 新聞不全或日期紛亂 |
防偽標識 | 有出版社防偽貼或鋼印 | 赤裸裸啥也沒有 |
價錢區間 | 定價的6-8折(新書除外) | 常常低于定價3折 |
要我說,最保險的是認準社旗書店、中信出版社旗艦店這種官方店鋪,就跟買手機去品牌直營店一個道理!
Q:想買絕版書去哪淘?
試試這三個冷門渠道:
1 多抓魚(二手書平臺,品相分級超詳細)
2 孔夫子舊書網(能找到80年代老版本)
3 出版社直播間(庫存書常常3折清倉)
有個書友在出版社直播間搶到1990年版的《圍城》,帶錢鐘書親筆署名影印版,才花了58塊錢,轉手就有人出價500收!
Q:電子書和紙質書怎么選?
看詳細要求:
東西書選電子版(方便中心詞搜查)
文學經典買紙質(翻頁手感無可調換)
兒童讀物必須紙質(保護目力更為重要)
數據表現,2023年電子書網民比客歲增添40%,但75%的人表示讀紙質書更加容易記著內容。這就跟吃方便面和手搟面的差別似的,你品,你細品!
Q:買到盜版書怎么維權?
記著這一個黃金流程:
有個大學生較真,花298元買的盜版考研資料,最后愣是讓商家賠了900元。中心是要保留完整開箱視頻,這點非常重要!
Q:預售書等了一個月還沒發貨?
直接甩出《電子商務法》第49條:
"商家不能按時發貨,買家有權要求抵償30%貨款"
客歲某暢銷書遷延發貨,有個受眾靠這條法規,不但免費拿到書,還額外獲賠86元!
在出版行業混了十年,發現個有趣景象:賣得非常好的每每不是品德最高的書。就像《XX簡史》這種硬核書,直播間都是靠送帆布袋才帶得動販賣額。
近來發現個新套路——把書做成盲盒。某書店把滯銷書重新包裝,打上"編輯私藏"標簽,居然賣出定價3倍的價錢!不過要提醒大伙兒,這種玩法水很深,小白慎入。
最后說一句掏心窩的:買書別光看榜單,就像尋找對象不能只看顏值。多看一看學識產權頁,摸摸紙張質感,這才算是對學識的最少尊重。你說是這一個理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