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3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為什么保健品廣告越莊重越沒人信?
客歲幫友人剖析過200條健康品廣告,發現個扎心規律:莊重科普的轉化率不到0.3%,而"荒謬"廣告的咨詢量能翻10倍??匆豢催@一個對比表就清晰:
傳統廣告套路 | 腦白金式打法 |
---|---|
"含N種氨基酸" | "爸媽突然不催婚的秘密" |
"威信機構認證" | "隔壁老王天天來蹭的伴手禮" |
"買三贈一促銷" | "今年過節不收禮的潛臺詞" |
洗腦廣告的隱藏開關
哎,這一個道理我花了三年才弄清晰。2019年某助眠品牌找我做咨詢,他們堅持在廣告里放腦電波監測圖,終局被吐槽像醫院報告。厥后改成"失眠者清晨3點的友人圈文學",當月販賣額翻三倍。記著三個反常識準則:
要像謠言傳播者一樣思考(比如說"丈母娘突然變溫順的本相")
把商品功能翻譯成交際貨泉("小區廣場舞C位的秘密武器")
讓廣告詞自帶BGM魔性(還記得被"收禮只收"支配的害怕嗎)
場景化攻心文案公式
深圳某代餐粉品牌的慘痛教訓值得借鑒:他們寫"迷信配比營養平衡",終局被當成飼料廣告。改成這些場景立馬起死回生:
電梯場景:"來不及吃早餐的抓包應急包"
職場場景:"開會被老板罵時的續命仙丹"
家室場景:"回外家不用尬聊的救命道具"
最絕的是某益生菌品牌,把廣告詞改成"吃暖鍋必帶的后悔藥",硬是在川渝地區賣出20萬盒。
反營銷的營銷心理學
說個業內禁忌:越像廣告的內容越要偽裝成非廣告??催@兩個案例:
腦白金早就參透這一個真理——他們的廣告從來不說商品多好,只說"別人都在送"。
土味視覺的流量密鑰
萬萬別信"高端大氣上檔次"那套??蜌q雙十一某品牌花50萬拍TVC,終局播放量沒干過超市喇叭循環的"買三盒送雞蛋":
橙綠撞色的包裝在貨架更抓眼
循環三遍的廣告語比明星代言更洗腦
老板親自上陣的土味直播比網紅帶貨更可信
某地方乳企實測:把代言人換成牧場擠奶大爺,抖音播放量從3000暴漲到97萬。
爭議制造的黃金分割線
說個不能明說的秘密:被罵的廣告才算是好廣告。2018年某減肥茶被全網罵"虛偽宣揚",終局搜查量暴增600%。中心要掌握尺度:
可能吐槽老板摳門("舍不得買腦白金的行政小妹被開革")
可能自黑商品缺陷("吃了放屁被妻子趕去客堂睡")
萬萬別碰政令紅線(某品牌因暗示治療效果被罰200萬)
數據背后的妖怪細節
最新監測表現:
某品牌把生產日期從噴碼改成刻章式,居然激發"珍藏不一樣年份包裝"的潮流。
說到底,腦白金從不是保健品,而是人際關系潤滑劑。那些罵著廣告土卻年年購物的人,買的不是褪黑素,是份不用費心說明的交際穩當感。就像超市老板說的:"這玩意兒擺貨架上,就是給不會表達關心的人臺階下。"下次看到電視里循環播放的洗腦廣告時,不妨想一想:咱們厭惡的究竟是廣告,仍是誰鬼不覺怎么表達關心的自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