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28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算過自己到底有多少支口紅?打開化妝包,是不是發現同一種紅色就有三四支,但每次新品出來還是忍不住想買…… 別慌,這真不是你的問題。說到底,是品牌方太懂怎么撩撥我們的心了。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聊聊,口紅這玩意兒到底是怎么營銷的。
先問個問題:你會因為一個顏色名字特別動人而買單嗎?“復古正紅”和“絕色焦糖栗”,聽起來哪個更想入手?大概率是后者吧。雖然顏色可能差不太多,但名字帶來的想象空間完全不一樣。
口紅色號的命名,本質上是一場微型心理學實驗。好的名字能瞬間喚起情緒和場景聯想,讓你覺得“涂上它就能變成那樣的人”。比如:
名字不再只是區分顏色,而是在講一個迷你故事,而你,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。
你肯定經歷過:明明已經有幾十支口紅了,可看到新品推廣,還是覺得“我沒有這個顏色”。其實……你可能真的沒有。不過話說回來,就算有類似的,品牌也會讓你覺得“這一支不同”。
口紅品牌的營銷策略之一,就是創造“色彩稀缺感”。他們不會大規模生產完全一樣的顏色,而是做細微調整: - 調整一點藍調或橘調 - 改變光澤度(啞光、緞光、亮面) - 推出季節限定,“錯過就沒了”
再加上KOL試色、博主推薦,那種“再不下單就沒了”的緊迫感一下子就上來了。
說實話,你有沒有因為看到一個試色視頻而立刻去下單?我就有過。但后來發現,拿到手的顏色好像和視頻里不太一樣…… 這不是你眼神不好,而是試色視頻本身就有很多門道。
打光、濾鏡、后期調色 這些都會影響顏色的呈現。很多博主會使用環形燈,讓嘴唇看起來更飽滿、顏色更鮮艷。再加上膚色襯托、背景選擇,同一支口紅在不同視頻里可能長得很不一樣。
所以啊,看試色視頻,最好找那些多個光源、有自然光對比的,會更靠譜一點。具體怎么辨別最接近真實的顏色?呃,這個我也沒有標準答案,得多看幾個不同博主的對比才行。
同樣是口紅,有的賣三五十,有的賣三五百。差別真的有那么大嗎?
貴價口紅通常會在以下方面投入更多: - 成分用料:更容易添加養膚成分,比如精油、維生素E - 包裝設計:拿在手里的質感、磁吸殼、雕刻工藝…… - 品牌溢價:你買的不僅僅是口紅,還有一種“身份認同”
但不是說便宜的就不好。開架口紅也有很多神仙色號和黑馬產品,持久度、順滑度都不輸大牌。關鍵還是看你的預算和偏好。
最近一兩年,各種聯名口紅瘋狂出圈。動漫、博物館、甚至奶茶品牌都跑來跨界。價格翻倍、上線秒空……憑什么?
聯名款賣的其實不是口紅,是情緒和記憶。比如:
買它可能不是為了涂,而是“擁有”。這是一種很聰明的營銷方式,精準切入情感需求,讓人忍不住沖動消費。
說到底,口紅早就超越了“讓嘴唇有顏色”的功能。它變成了一種情緒表達、一種身份認同、甚至一個小小的自我獎勵儀式。
品牌營銷的厲害之處就在于:
它不斷告訴你,每一支新口紅背后都是一個新可能。
而你,值得擁有所有可能。
所以下次再想買的時候,不妨問問自己:
我是真的需要這個顏色?
還是需要它帶給我的那種感覺?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