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6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是不是經??吹揭恍┪恼?,明明是在夸某個東西,但讀著讀著又好像在吐槽?或者反過來,開頭一頓猛批,結果最后卻讓你忍不住想買?這就是傳說中的雙逆軟文!
這種寫法最近火得不行,但到底是個啥玩意兒?今天咱們就來掰開了揉碎了講講。
簡單來說,雙逆軟文就是先夸后罵,或者先罵后夸。聽著有點矛盾是吧?但人家玩的就是這個反差感。
舉個例子:
- 先夸:"這款手機拍照簡直無敵!"
- 再逆:"就是價格貴得讓人想哭..."
或者反過來:
- 先罵:"這破游戲bug多得要命!"
- 再逆:"但玩起來就是停不下來..."
核心套路就是制造心理落差,讓你覺得特別真實,不像那些純吹噓的廣告。
人都有逆反心理。你一直夸,讀者反而覺得假。但如果你先罵兩句,他們就會想:"誒?這人挺實在啊!"
心理學有個說法叫峰終定律,就是說人對一件事的記憶主要看高潮和結尾。雙逆寫法正好兩頭都占了。
全篇都在夸的東西,你敢信嗎?但要是有點小缺點,反而覺得真實。就像找對象,完美無缺的反而讓人害怕...
罵得太狠可能真的把讀者勸退,夸得太猛又顯得假。七分夸三分罵是個不錯的比例。
不能是致命缺點!比如:
- 可以說"充電速度稍慢"
- 不能說"電池會爆炸"
當然有!搞不好就翻車...
不過話說回來,現在讀者都精得很,純吹噓的軟文反而沒人信。或許暗示這種帶點批判性的寫法才是未來趨勢?
根據我的觀察(雖然樣本量有限),這些行業效果特別好:
1. 數碼產品 → "性能炸裂但續航尿崩"
2. 美妝護膚 → "效果驚艷但價格肉疼"
3. 餐飲美食 → "排隊兩小時但好吃到哭"
4. 教育培訓 → "課程超難但學完漲薪"
具體到不同品類怎么玩轉這個套路,可能還得看具體情況。畢竟每個行業受眾的接受度不一樣...
看個真實案例:
"這款掃地機器人簡直智障!
第一次用就撞墻5次,差點把我家貓嚇死...
但用了一周后——真香!
現在每天回家地板干凈得能當鏡子,
連我媽都說這錢花得值!"
分析一下套路:
1. 開頭制造反差
2. 中間加入具體細節
3. 結尾用第三方背書
關鍵是要讓轉折顯得自然,不能太生硬。就像講故事,要有起承轉合。
現在這種寫法已經有點泛濫了...我猜接下來可能會有這些變化:
- 三逆寫法:夸→罵→再夸,波浪形情緒起伏
- 群體雙逆:讓多個用戶現身說法,有的夸有的罵
- 數據雙逆:用真實測評數據來制造反差
不過具體會怎么演變還真說不準,畢竟網友的喜好變得比天氣還快...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