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27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是不是經常刷到那種"嘉興某公司產品火爆全網"的文章?點進去一看,通篇都在夸產品多好,但看完完全記不???這就是典型的失敗軟文。今天咱們就來聊聊,嘉興公司到底該怎么玩轉軟文營銷。
先問個問題:為什么有些廣告你看完就想買,有些卻讓你想點"不感興趣"?區別就在于軟文的"軟"字。硬廣是直接喊"買我",軟文是先給你講故事、解決問題,最后才提產品。
舉個例子:嘉興某粽子品牌寫《端午節為什么非要吃粽子?》,先講傳統文化,再自然帶出自家粽子用料講究——這比直接喊"我家粽子最好吃"強100倍。
去年有家嘉興紡織廠,軟文里全是"40支純棉""活性印染"這種術語,轉化率低得可憐。后來改成《為什么明星都愛穿這種材質的T恤?》,銷量直接漲了3倍。
雖然每篇軟文內容不同,但好結構逃不出這個框架:
有個做嘉興醬鴨的商家,寫《外地女婿第一次上門,丈母娘做了這道菜》,把產品植入家庭故事里,當月線下銷量漲了60%。
說到這個...其實我也好奇為什么有些嘉興企業的軟文閱讀量很高但沒轉化?或許暗示標題黨和內容質量不匹配的問題,具體還得看后臺數據才能確定。
同樣的內容,發在不同平臺效果天差地別: - 微信公眾號:適合深度長文 - 小紅書:要帶emoji和真實照片 - 抖音:開頭3秒必須抓眼球 - 本地論壇:突出"嘉興人都在用"
不過話說回來,現在公眾號打開率越來越低,建議嘉興企業多試試短視頻軟文。有家做南湖文創品的,把產品故事拍成15秒情景劇,單條播放量破了500萬。
別光看閱讀量!關鍵看這3個數據: 1. 停留時長:超過1分鐘才算合格 2. 互動率:評論/點贊反映內容吸引力 3. 轉化路徑:從看到文章到下單的步驟越短越好
有個反常識的現象:有時候閱讀量低的軟文反而成交更多,因為吸引的是精準客戶。所以嘉興企業投軟文,千萬別被表面數據忽悠。
沒錢有沒錢的玩法: 1. 發動員工:讓每個員工都轉發(但別強制) 2. 用戶投稿:征集真實使用體驗(送小禮品就行) 3. 混社群:在嘉興本地微信群做知識分享順便提產品 4. ** repurpose內容**:把長文改短視頻,短視頻截圖文
嘉興有家做傳統糕點的小作坊,靠老板娘每天拍制作過程發朋友圈,現在都開連鎖店了。內容真誠才是必殺技,這話雖然老套但真沒錯。
現在讀者越來越聰明,傳統軟文套路遲早失效。我覺得未來趨勢是: - 更隱蔽:像朋友推薦而不是商家廣告 - 更實用:先幫用戶解決問題再提產品 - 更互動:讓用戶參與內容創作
當然啦,具體會怎么發展誰也說不準...畢竟去年還沒人知道ChatGPT能火成這樣呢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