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84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有沒有這種感覺?每年到了12月,朋友圈里全是圣誕節的廣告,但真正能讓你停下來、甚至想點進去看的,寥寥無幾。為啥別人的推廣好像總有點擊量,你的卻石沉大海?是產品不夠好?還是你沒抓住那個“點”?
其實啊,問題可能出在你的“軟文”上——寫得太硬了,沒人愛看。
我們先別急著想“怎么寫”,先想想“為什么寫”。圣誕節微信推廣,表面是賣貨、推活動,但內核其實是傳遞情緒和場景。
用戶不會因為“圣誕大促”四個字就買單,但他們可能會因為“一份暖心的禮物能讓他笑一整天”而心動。所以,你的核心不是銷售,而是幫用戶想象出一個更美好的圣誕瞬間。
自問自答時間: - Q:那怎么才能勾起這種想象? - A:用故事和場景代替廣告語。別只說“圣誕禮物七折”,試試說“去年她收到這條圍巾時,眼睛亮得像圣誕樹上的星星”。
很多人寫軟文,開頭就是“圣誕來臨,優惠開啟!”——完了,用戶直接劃走。開頭3秒決定生死,你得下鉤子。
試試這些方法: - 提問式:“還記得去年圣誕,誰陪你一起過的嗎?”(直接戳回憶) - 反常識式:“其實圣誕老人可能不喜歡紅色?”(引發好奇) - 故事式:“凌晨兩點,他偷偷把禮物塞進襪子里……”(有畫面感)
不過話說回來,鉤子只是開頭,如果后面內容拉垮,用戶還是會跑。所以……接下來怎么接?
微信文章是碎片化閱讀,沒人愿意看長篇大論。但圣誕主題又需要氛圍感,怎么平衡?用模塊化設計。
比如: 1. 開頭鉤子(1-2段) 2. 圣誕場景渲染(帶情緒的故事或圖片) 3. 產品/服務切入(自然植入,別硬轉) 4. 用戶福利強調(優惠、限量、贈品) 5. 行動號召(“立即點擊”、“限時領取”)
每個部分之間用圖片、分割線或者金句隔開,視覺上不擁擠。
舉個真實例子(略有改編):某小眾香薰品牌,圣誕推文標題是《圣誕夜點錯香薰,差點分手了……》。
內容開頭講了一個故事:女生買了冷調香薰,本想營造浪漫,結果男友覺得像“寺廟味道”,氣氛尬住。然后引出:“其實圣誕適合暖香——甜橙、肉桂、焦糖,像擁抱一樣暖?!?/p>
最后才說:“我們今年圣誕限定香薰,賣得最好的是這款‘暖冬晚安’,今天下單還送圣誕小蠟燭。”
——你看,沒提促銷,但用戶記住了故事,順便記住了產品。
雖然圣誕氛圍容易渲染,但有些錯誤一犯就完蛋: - 過度煽情:圣誕是溫馨,不是苦情戲,別編得太狗血; - 優惠混亂:滿減、折扣、贈品……規則太復雜用戶直接放棄; - 脫離品牌調性:明明是個嚴肅品牌,非要學網紅寫“嗷嗷可愛”,很違和。
具體怎么避免?或許可以多測試幾種寫法,看看數據反饋再調整。畢竟用戶偏好這事兒,有時候真的很難一概而論。
讓用戶參與進來,比單方面說“我們多好”有效十倍。
比如: - 在文中嵌入投票:“圣誕你最想收到什么禮物?A.零食 B.飾品 C.紅包”; - 留言區辦抽獎:“曬出你的圣誕樹照片,抽3人送禮物”; - 用小程序設計圣誕賀卡生成器,用戶生成后自動分享。
這些互動不僅能提升轉發,還能帶來真實UGC(用戶原創內容),省得你自己編故事了。
圣誕推廣不是一次性任務。如果你這次寫好了,用戶記住了你,明年還會來看。甚至元旦、情人節……都可以復用這種“情緒+場景”的寫法。
所以,別只盯著GMV(總銷售額),想想怎么讓用戶通過這篇軟文喜歡你。
嗯……大概就是這樣。其實寫軟文沒有標準答案,多試錯、多觀察,慢慢就找到手感了。祝你圣誕推廣爆單!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