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6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是不是也經常刷到別人曬的自釀果酒照片?紅彤彤的草莓酒、金燦燦的菠蘿酒,看著就讓人流口水...但總覺得這事兒特別麻煩,需要專業設備和技術? 其實啊,在家釀果酒真的超簡單!今天我就把這事兒給你掰開了揉碎了講明白。
先說說為啥這玩意兒突然火起來了。首先當然是健康啊,自己做的起碼知道放了啥,不像買的可能加了一堆防腐劑。其次就是便宜,水果旺季的時候買來釀酒,比直接買成品酒能省下一大半錢。最重要的是成就感,看著水果在自己手里慢慢變成美酒,那種感覺...嘖嘖。
不過話說回來,雖然聽起來很美,但第一次做的人肯定會有很多疑問對吧?別急,咱們一個個來解決。
基礎裝備清單: - 玻璃密封罐(一定要用玻璃的!) - 水果(時令水果最好) - 冰糖或白糖 - 酒曲或酵母(這個后面會細說) - 干凈的紗布
進階裝備(非必須): - 比重計(測酒精度的) - 過濾網 - 分裝瓶
看到沒?根本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設備,家里現成的玩意兒就能搞定。重點是要保證所有器具干凈,這點特別重要,不然酒容易壞。
這個問題問得好!雖然理論上什么水果都能釀,但新手建議從這些開始: 1. 葡萄(最容易成功) 2. 蘋果(味道很穩) 3. 草莓(顏值超高) 4. 荔枝(甜度夠) 5. 菠蘿(風味獨特)
要避開這些坑: - 水分太少的水果(比如香蕉) - 容易氧化的水果(比如梨,處理要快) - 酸度太高的(比如檸檬,得加很多糖)
對了,關于水果用量...這個還真沒個準數,得看你容器大小。一般水果和糖的比例在3:1到5:1之間,甜度可以自己調整。
發酵說白了就是讓糖變成酒精的過程。這里有個常見誤區:很多人以為必須用專門的酒曲。其實吧,水果表面自帶的野生酵母也能用,就是成功率沒那么高。
兩種發酵方法對比: - 自然發酵:省錢但慢,可能失敗 - 加酵母:快且穩,成本略高
我自己試過,新手強烈建議用專門的果酒酵母,淘寶上幾塊錢一包能用好久。溫度控制在20-28度最好,太冷不愛發酵,太熱容易出雜味。
這個問題...說實話要看具體情況。一般來說: - 低度果酒(10度以下):盡快喝完,1-2個月內 - 中度果酒(10-15度):3-6個月 - 高度果酒(15度以上):能放1年以上
保存要點: 1. 一定要密封! 2. 避光保存 3. 溫度別太高 4. 定期檢查(萬一長毛了趕緊扔)
不過我得坦白,關于長期存放的風味變化,這個我還真沒系統研究過...有經驗的朋友歡迎留言分享。
除了直接喝,這些用法你可能沒想到: - 調雞尾酒:比買的利口酒天然多了 - 做甜點:酒釀圓子、果酒布丁... - 當禮物:包裝一下特別有面子 - 烹飪用:燉肉去腥增香
最絕的是,發酵剩下的果渣別扔!拿來泡澡或者敷面膜,據說對皮膚特別好...雖然這個說法缺乏科學依據,但試試也無妨對吧?
Q:發酵時要不要攪拌? A:頭幾天可以每天輕輕攪一下,后面就別動了。
Q:表面長白膜怎么辦? A:如果是薄薄一層可能是酵母,厚了就是壞了。
Q:酒味太淡能補救嗎? A:可以加點白酒提高度數,但風味會變。
Q:為什么我的酒發苦? A:可能是籽沒去干凈,或者發酵過頭了。
看到這里,你是不是也覺得釀果酒沒那么難了?其實最關鍵的就是邁出第一步。找個周末,買點當季水果試試,說不定就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了呢!
最后提醒一句:雖然自釀很有趣,但一定要注意安全。發酵會產生二氧化碳,容器別裝太滿,也別完全密封(可以用保鮮膜扎孔)。還有...未成年人禁止飲酒哦!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