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59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?洗完頭第二天就油得不行,發尾還干得像稻草,梳頭打結到想直接把頭發剪了……我真的受夠了!市面上洗發水那么多,貴的便宜的都用過,結果不是頭皮癢就是頭發塌。后來看到好多人在推多芬,我就想,這超市開架貨能有多厲害?但說實話,用到現在差不多半年,我還真的……有點被驚到了。
先說個反常識的點啊。你別看多芬好像處處都能買到,價格也不嚇人,但它背后的聯合利華可是投了巨資做研發的。我原來也覺得“便宜無好貨”,但后來查資料才發現——多芬的滋養成分,比如那種微米級的氨基酸和護膚級精華,是真的會滲進發絲里面的,不是那種沖掉就沒用的假滑。
而且你發現沒有?多芬的香味特別持久,但不是那種劣質香精味。我每次洗完,到第二天晚上頭發都還有淡淡的奶香感。這個細節其實挺重要的,說明他們連香氛系統都認真調過。
我知道你可能會想:“我頭發又油又塌還能用嗎?”或者“我燙染受損的枯草發質呢?”
來,我們直接看:
不過話說回來,沒有任何一款洗發水是全世界所有人都合適的。頭皮狀態其實也會隨季節、壓力變化,所以偶爾換著用或許也不錯?
你以為它只是天天打廣告?那你就太小看它了。
舉個例子:多芬前幾年推的“真美行動”(Real Beauty),沒用網紅擺拍,反而找普通女性來拍廣告——有雀斑的、白發、微胖的都有。這一下就讓人覺得,“這品牌懂我”,情感共鳴比硬推銷產品強一百倍。
還有,你注意過它家的產品名沒有?像什么“藍瓶滋養”、“粉瓶蓬松”、“黃瓶修護”……簡單粗暴,但消費者一眼就看懂,不用猜。降低選擇成本其實就是最好的營銷。
哦對了,它們線下渠道鋪得超級廣,小超市大商場全都有。你臨時想買瓶洗發水,腦海里跳出來的前三個牌子,大概率有多芬。
有!當然有!
首先,它有些系列含硅油。雖然硅油不是魔鬼,但對于極少數敏感頭皮或追求完全無硅的人來說,可能得避開。不過具體哪種成分導致個別人不適,這個機制其實還挺復雜的,可能和個人體質也有關。
另外就是……包裝設計有點樸實?不像某些小眾品牌那樣拍照好看。但反過來說,人家成本可能都花在成分上了,包裝簡單點反而環保對吧?
這么說吧,你拿它和超市里同價位其他洗發水比,多芬的成分穩定性、洗感和效果平衡做得真的很能打。但如果你非要拿它和幾百塊的專業沙龍線比,那肯定有差距——比如香味層次、稀有成分添加等等。
但絕大多數人只是想要:洗得干凈、頭發順滑、價格別太夸張——那多芬的綜合分,絕對排前面。
我自己的感受是,用了這半年,頭發斷發少了,梳頭不打結,而且居然有同事問我是不是做了護理……(暗爽)
挑洗發水就像找對象,沒有“最好”,只有“最適合”。多芬可能不是最驚艷的,但它是那種你不知道用什么時,抓起來就不會出錯的可靠選擇。
如果你還沒試過,真的可以從它那幾個經典系列入手。反正超市開架就能買到,試錯成本也低,說不定就遇到你的本命洗護了呢!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