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78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?在太原做生意,投了廣告像石沉大海,發朋友圈沒人看,搞活動也帶不來客戶...為啥別人家的軟文能引爆流量,你的卻像在自言自語? 今天咱就掰開揉碎說說,太原這片地界上,軟文營銷到底該怎么玩。
核心問題:在太原寫軟文最怕什么?
答:最怕自嗨!你覺得文采飛揚,太原老鐵看了只覺得"這啥玩意兒"。
舉個真實例子:去年有個太原火鍋店老板,花大價錢請人寫了篇《舌尖上的川味哲學》,結果閱讀量不到200。后來改成《在太原,誰家火鍋能讓我連涮三盤土豆?》,直接爆了...
太原人喜歡的軟文調性:
- 直接甩干貨:"5折"比"尊享超值體驗"管用10倍
- 帶點晉味兒:適當用"鬧不機迷"(不明白)、"克涼"(撒嬌)等方言梗
- 場景要真實:柳巷的擁堵、食品街的煙火氣比虛構場景更有代入感
不過話說回來,方言也不能濫用,畢竟太原外地人也不少,搞成密碼文就翻車了。
核心問題:在太原發軟文去哪最有效?
我們團隊去年測試了17個平臺,數據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:
| 渠道 | 適合類型 | 成本 | 見效速度 | |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|----------| | 太原貼吧 | 探店類、優惠活動 | 免費 | 慢但持久 | | 同城微信群 | 拼團、秒殺 | 紅包費 | 極快 | | 抖音同城 | 視頻軟文 | 拍攝成本 | 爆發性強 | | 晚報社區版 | 故事型軟文 | 按字收費 | 3天左右 |
重點說個坑: 很多商家迷信公眾號,其實現在太原本地號打開率普遍不到3%,除非你能搞定"太原美食推薦"這種頂級大號。
核心問題:怎么讓軟文不只被看,還能轉化?
我們給太原美妝店策劃的案例或許能說明問題:
埋鉤子法則
原文:"這款面膜補水效果好"
改后:"長風街小姐姐們凌晨排隊搶的面膜,現在掃碼免費用"
恐懼感營造
原文:"頭皮護理很重要"
改后:"太原水質硬?90%人不知道的掉發真相"
地域性福利
一定要強調"僅限太原xx區",人們會對專屬福利更敏感
注意: 這些技巧雖然有效,但具體投放效果還取決于產品本身,比如殯葬服務用恐懼營銷就...你懂的。
有個玄學現象: 帶"太原人"三個字的標題打開率總會高些,具體原因還沒研究透...
對于預算有限的太原小店,建議走"農村包圍城市"路線:
我們監測過一個案例:太原某涼皮店用這招,3個月微信加了2000多個附近顧客,投入不到500塊。
最后說句大實話: 在太原做軟文推廣,與其研究什么高大上的營銷理論,不如先把"老醯兒"(老太原人)的生活習慣摸透。那些在公交車上刷手機的人、在菜市場砍價的大媽、在汾河邊遛彎的大爺,他們愛看什么,你的軟文就該寫什么。
【文章結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