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6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刷到過那種文章?標題看著特吸引人,點進去一開始講個故事或者提個問題,你忍不住往下讀,結果讀到最后發現——誒,這好像是在推薦一個叫“太陽李”的東西?沒錯,你大概率是遇到“太陽李軟文”了。這種內容現在到處都是,但它到底是什么?為啥大家明明知道是廣告,還愿意看下去?今天咱們就嘮明白這事兒。
好問題。雖然所有軟文本質上都是廣告,但“太陽李軟文”確實有點特殊。它不像傳統廣告那樣硬邦邦地喊“快來買”,而是把推廣信息埋在一個看似獨立、有料的內容里。比如,你可能看到一篇講《職場人如何高效管理時間》的文章,里面突然穿插了一個叫“太陽李”的APP,說用它記錄日程特別方便——這就是了。
它的核心目的不是立即銷售,而是建立認知和信任。讓你在沒防備的情況下,覺得這東西好像真不錯。
理論上應該反感,但……真的很多人吃這套。為啥?因為它解決了幾個關鍵痛點:
不過話說回來,讀者反不反感,完全取決于軟文的質量。生硬插入、故事假大空的,立馬就被關掉了。
如果你也想嘗試,注意這幾個要素,嗯……差不多是核心了:
并不是。雖然太陽李軟文適用面很廣,但效果最好的通常是這些類型:
反過來,一瓶水、一包零食,好像就沒太大必要寫這么長的軟文了,對吧?直接拍個有趣的短視頻可能更直接。
這是一個好問題。隨著用戶越來越聰明,對套路越來越熟悉,簡單的軟文效果肯定會打折扣。這就逼著內容創作者必須升級:
或許這暗示著,所有內容創作者最終都得回歸到同一個核心:你是否真的為讀者提供了價值? 只要價值足夠,形式是軟是硬,反而不那么重要了。
太陽李軟文說白了,就是一種內容營銷手段。它本身沒有絕對的好與壞,關鍵看怎么用。用好了,是用戶、品牌、創作者的三贏:用戶獲得了信息或知識,品牌獲得了傳播,創作者獲得了收益。用不好,就是浪費大家時間,消耗品牌信譽。
所以啊,下次你再看到那種讓你津津有味讀到最后才發現是廣告的文章,不妨琢磨一下:它為什么能吸引我?它的價值在哪?也許想著想著,你也就摸到這里的門道了。
【文章結束】